其他
项目赶不上科创板,居然是环评惹的祸?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环评互联网 Author 河边草
自从单飞之后,王忠“一般环保科技公司”的环评业务做得风生水起,本预着今年趁天下大乱时攻城掠地,一飞冲天,没想到却因历史旧账坠入了深渊,面临官司缠身的状况。
久经环评沙场,经此一场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战役,他甚至萌生了当一个逃兵的念头。
(一)
王忠和李大为是发小,两位脊令在原的兄弟自小上进好学,发愤图强。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李大为考上了岭南大学的经济学专业,毕业后进入一家上市公司的子公司,几年以后坐上了高管的位置。
王忠就不必介绍了,看过《怎么顷刻间我公司的环评师都要离职?》一文就知道,他读的是环境科学,从原单位加入市环科院有限公司后,弄上了环评师兼高工。
2017年年底,李大为的公司拟建设一个3000吨/年极品级药用y-PGA提纯技改项目。说白了y-PGA其实就是聚谷氨酸,药用氨基酸中的一种。项目大约是在提纯工艺上加点高科技成分,利用纳米膜处理进行深度提取极精级医药用氨基酸吧。
目的很明确:这个项目是要迎接国家科创板注册制的设立,作为上市母公司的金融炒作概念的。
为了把老板的决策做成正确的决策,他找到了好友王忠,希望王忠所在的环评单位能承担这一项目的环评工作。
我需要是你的专业,用李大为的话说,上市公司的业务多嘛哟,兄弟强强合作,不愁没酒喝...
“工艺、规模要早一点定下来,速战速决。“王忠只有这一个要求。
现在做环评是和导则修订速度赛跑,有可能明天睡醒了,猛然发现又有两个新标准发布。
(二)
可是这种项目有两个麻烦。
一是用什么形式的环评报告,报告书还是报告表呢?
按照环保部的环评分类名录,“医药制造业”里除了单纯药品分装、复配是报告表,“化学药品制造;生物、生化制品制造”需编制报告书。
另一是审批权限在哪一级,是省里批还是市里批?
按照岭南省的分级审批制度,“医药制造业”里编制报告书的“化学药品制造”属于省批项目,而其他为市批权限。
怎么弄呢?王忠决定到官网的网络问政上试一试,他就以上问题拟了一个请示。
几天后,他收到这样的答复:
呵呵,这答复王忠没看明白。
接下来,王忠求助于部长信箱,一连几封信均石沉大海,千里烟波杳无音讯。
茫然不知所措之时,恰好金融市场动荡,2018年的股市像悬崖勒不住马,投资如泥牛入海是个无底洞,李大为就不太催进度了。
只是微微不满:股市里业绩想做多少就多少,赚多了留置利润,亏了计提费用,咋的环评搞得好像有那么回事!
(三)
白马过隙,光阴荏苒。一晃就过了将近一年,老同学的项目止步不前。
王忠既没脸见发小,在单位里也不少遭人白眼。这也是他后来一怒从原市环科院有限公司辞职出来单干的重要原因。
有一次去理发,看着自己在镜子里因操劳环评而从吴彦祖变成赵本山的容貌,地上散落着黑白相间的头发,备觉伤感。突然间,他有个灵感,便问理发师。
“这头发还有人收购吗?”
"有的。"
"买去干什么呢?"
“做氨基酸呗。”
一语惊醒梦中人,王忠瞬间明白:全国95%以上的氨基酸,都是通过发酵法制作再进行提纯的!
用发酵法制作的氨基酸,不是正宗的生物制品么?
网上一查,天药、国药等上市公司的氨基酸项目,都是发酵法来的。大为公司的y-PGA提纯技改项目,不过是发酵法的后道精制工序罢了。
好了,既不是单纯复配分装,又不属于化学药品,那是报告书形式,市里审批权限,毫无疑问。
(四)
环评终于顺利开展,与此同时,国家在2018年11月也终于决定开设科创板。
朝起彩霞,万里江山一片红,看起来,项目是应运而生呢,形势一片大好。
监测、公参同步来,模式预测在后头,报告书编好时,不知不觉已到了2018年的12月,环评报告要上会了。
鉴于项目的重要性,关系到上市公司的融资和本市经济增长点的落地,评审会抽取了四位本地专家,另抽请三位省级专家压阵,并按惯例不设专家组长。
也不知什么天意,抽取专家的系统开了个国际玩笑,三位省级专家都是复姓的大神级人物,一个姓欧阳,一个司马,一个诸葛。
据说复姓的家族都是少数民族出身,但却是名人辈出,个个怀才,从生物学上看应该是血缘关系远基因好作的怪。
像那司马家,既有写下了排污口规范化“屎记”的司马迁,又有保守派创始人司马光,还有路人皆知的司马昭,更有以骈文专骗小姑娘的司马相如。。。
欧阳一家也不得了,有那上得朝堂摸得闺房的欧阳修,也有楷书贴神欧阳洵,就算是坏人,欧阳锋也是身怀绝技倒转九经。
诸葛就更不用说了,南阳一家三兄弟,搅得三国乱成一锅粥。
司马是一个大气专家,一开会就提问,“你这个项目除了燃气锅炉燃烧废气有组织排放之外,应该还有无组织粉尘排放,怎么定级?”
是啊,这一问,就把项目给毙了,根据2018年12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大气导则。
为什么呢?无组织粉尘一算,大气评价等级已经是一级了,虽然D10只有20米,却有个5公里的评价范围。
环境会骗人,看起来黑的水COD不一定高,蓝天白云不一定没污染。要命的是,项目虽然处于岭南省后花园清水市,天天有人来这里换肺当氧吧,却是个不达标区,可恨的PM2.5啊……
按照导则,不达标区要有个达标规划后,才能审批有常规污染物排放的项目。
一番唇枪舌剑,项目环评被否了,评审会开成了咨询会,等达标规划制订出来再说吧。
(五)
山清水秀的,这么好的空气,却是不达标区,坑爹啊。清水市马不停蹄制订达标规划这里不表。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2019年一到,环评公参管理办法又改了,公示要上报纸。
而在这期间,环境部征求了环评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并出台一个“关于取消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行政许可事项后续相关工作要求的公告(暂行)”。
只要一个环评工程师就可以自己弄一个公司,王忠决定单飞,自己做起了老板,顺手牵羊把项目带走。
抽刀断水水更流,赶时间就如赶流水,王忠一折腾,加上一次公示,二次公示一弄,3月份马上就到。
地表水、环境风险导则相继实施。
清水市有一条大江流往省城,项目直接排放的纳污水体下游有一个超标的国控断面---九里河断面。
按2019地表水导则,纳污水体超标,需要一个削减方案或是达标规划,并把项目纳入。而且,纳污水体超标,相当于区域限批。
项目只能再次论证规模,从3000吨降到1000吨产能,这样才能保证技改项目增产不增污。
因为规模的变更,不得不又一次立项备案更新,又一次环评过程。
尽管王忠拉来九牛请出二虎,三更灯火没下班,闻鸡起舞做环评,项目还是只能赶到4月底方完成送审稿,又一次上评审会。
(六)
会议进行得很顺利,汇报报告书的小MM口齿伶俐,时不时托下眼镜卖个萌,尽管几位专家刁钻古怪,多方发难,但提出的问题还是逐一解决。
比如欧阳专家提出,项目会产生一定的母液,这一些母液如果是COD超过10000毫克每升,或者是氨氮超过2000毫克每升,都是风险物质,要依据其临界量算出Q值,然后对比工艺过程M,算出P值,加上敏感程度E,再进一步论证环境风险评价等级。
李大为不愧是高管,王忠也不愧为环评工程师,解释说废物只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如果在以前,这些母液是作为废液处理的,那么应当是风险物质。而现在技改项目已经将其作为原料在工厂里进行再利用,不能以有机废液对待,非风险物质。
这一答复也取得了专家组的一致认可。
眼看前会议议程已经快形成一个“总体可行”的结论了。
可是别忘了,这里还有一位复姓专家---诸葛。其先人诸葛亮,专干事后的工作。
(七)
诸葛专家提出,项目属于制造业里的“石油、化工”里面的“生物生化制品制造”,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土壤环境(试行)》 ,属于土壤评价的I类,应当进行土壤评价,布点取土壤样品,进行45个基本项的监测。
一般情况是,国、省级老专家都会用方法论盯死项目的工程内容和治理措施,但很少有跟进学习太过复杂细微的,况且导则规范如走马观花般轮转个不停。
但像诸葛这样会跟进导则的人还真不多。
当大家告诉他这个导则要到7月1日才开始实施以后,他又说出了两个部长信箱回复:
一个是GB36600在环评中适用问题的回复,一个是关于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的回复。
重点行业要进行土壤监测,包含45个基本项。这又遇到一个致命的关键问题,本项目属不属于重点行业?
诸葛认为,作为制药项目,存在瓶瓶罐罐的类化工工序,监测了地表水,也监测了地下水,为什么作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中间层土壤,却不进行监测,说不过去。
最终,意见给了基本可行,但加上一条,“三、补充对土壤的监测。”
怎么环评的评审会比证监会的发审委员会还要麻烦?这是李大为一直不能理解的。
王忠干这一票,不但亏本还难产,以前做环评,一个项目就是一个成果,现在做环评,一个项目就是一个坑,这好比是开个洗脚店却提着开窑子的心!
(八)
2019年3月,证监会发布了科创板上市保荐指引,4月开放了科创板企业上市申报,20多只股票积极申报,5月份发行科创基金,业内预计在7月份会正式上市。
地球人都知道,土壤监测结果起码是一个月后的事情,加上环评审批前公示、审批、后公示等,出批文不知要到什么时候,更别说后续的一些手续了。
李大为的项目本来是为了迎接第一批科创板的,母公司也预定了炒作计划,现在因为环评的事情,肯定是赶不上7月的这一批,只能无奈等待。
看来,这黄花菜注定要凉了。
面对着各种压力,他少见地对着老同学王忠发火:若不能按时拿到环评批复,顺利上科创板,我们只能按照合同的约定,向法院提起起诉,要求你方赔偿我方损失。
上市公司赶不上科创板,他们可以拿着合同怒怼环评单位。
可是,环评导则更新迭出,花样不断,造成评估、审批困扰,人人无所适从,受难的环评单位又能怼谁呢?
—END—
喜欢本号,请多鼓励,欢迎参与。
本故事纯属虚构,请勿对号入座,如有雷同,纯属巧合。